菜单总览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国际经管学院文旅创新前沿研究成果亮相第五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引起热烈反响

6月10日,第五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下旅游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为旅游青年学者对旅游新趋势、新未来、新理念、新方法的研讨提供交流对话平台,包含旅游经济、生态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酒店与服务管理以及新技术会展产业五大主题。我院石金莲教授带领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线下会议。

上午,石教授受邀参加了“新发展格局下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做了旅游发展中自然保护地的景观连通性”的报告,以云南亚洲象长距离迁移取决于景观和环境条件的连通性引出了报告的内容。研究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比较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感知(感知旅游景点环境的方式)与景区实际森林环境(绿度和连通度)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感知是积极的,大部分旅游景区森林绿度较高,但森林连通度较低。低连通度会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研究还发现环境感知与森林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森林连通度则没有显著关系,说明绿度高的森林景观不仅吸引游客也会让居民感到满意,即正面的环境感知。低连通度积极的看法可能会引发积极的反馈,增加游客访问量,鼓励更多居民参与旅游服务,这种模式可能会对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负面影响;旅游业作为环境依赖型产业,环境感知在评估旅游发展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环境感知是一种主观测量,与客观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会影响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予以关注和重视。报告引起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上述研究以Conserving 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of Natural Forest Reserv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为题,发表在美国专业地理学家协会的老牌刊物专业地理学家《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SCI, IF=2.183)上。北京工商大学石金莲教授为通讯作者、郑姚闽副教授为第二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孙晶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得石金莲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下午,由黄先开教授团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玉洁在生态旅游研究生平行论坛上作了题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与模拟”的报告。报告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探究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空间布局与演变特征,引入与居民活动相关的动态数据POI和旅游相关数据作为土地利用(LUCC)的驱动因子,分析拥有重要战略地位和旅游资源的城市副中心(通州区)LUCC时空演变格局,运用FLUS模型模拟多情景下2035年通州区用地空间分布,揭示不同人类活动影响下副中心土地利用的变化,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城市副中心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探究通州区(副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环球影城和宋庄艺术小镇等著名旅游资源后的游憩空间格局打下了基础。

文旅创新

   

   

汇报内容融合数学模型运用、地理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充分展现了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国际旅游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与好评。国际经管学院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研究思维的训练,大力支持硕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展现了我校师生的风采,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学术前沿。所做的研究服务于北京“四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关注通州城市副中心“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建设,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