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首页» 招生培养» 本科项目» 金融科技(实验班)

金融科技(实验班)


专业介绍

国际经管学院金融科技专业起源于我校1991年设立的金融学专业和2011年设立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专业2005年获评市级专业品牌建设项目,2008年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专业2012年被确立为我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被确立为我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具有“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2017-2018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本专业排名全国第15位(共158所高校参评)。专业教学成果获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专业所属应用经济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国际经管学院有效整合金融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经济、商科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优质资源,设立金融工程(科技实验班)。该实验班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体系设置、优势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多个层次贯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2021年,学申报新专业“金融科技”获教育部审批通过,成为全国第四批设立该专业的38所院校之一。

培养目标

金融科技实验班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藩篱,注重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软件编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经济金融学和现代信息科技理论知识,熟悉金融实务操作,能够将大数据技术分析方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现代金融服务业,具备金融素养和科技技能的交叉创新型金融应用人才。

特色与优势

金融科技实验班依托我校金融、经管、商科和计算机等学科优势,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体系设置、优势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多个层次贯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特色与优势如下:

1.国际化培养模式金融科技实验班从课程设置、科研实践、国际交流等多个环节采用国际化标准,加大双语课程比重、通过科研竞赛、学术研讨及短期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科学实践能力。实验班学生在学校现有“2+2”、“3+1”及国际交换生项目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还为实验班学生开发多个金融科技方向的国际交流项目,完善实验班的国际化培养模式。

2.模块化课程体系:金融科技实验班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哈佛大学提出的“整合科学”本科生培养理念,以大数据的金融场景应用为核心目标,突破“专业”培养限制,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实验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在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灵活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计划,实现个性化培养。本专业还为实验班学生聘请来自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前沿讲座、线上微课暑期课堂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训练

3.全程化导师制:金融科技实验班实施四年一贯的“本科生导师制”,突破传统阶段性、单一导师制,为各年级的每一名学生分别配备学业导师、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由学院骨干教师及业界专家担任。学业导师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学术导师指导学生从大三开始接触研究课题,并在毕业前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推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学习新知识,体现最前沿学科专业知识和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校外实践导师则是来自实业界具有研发及课题需求的一线专业人员,带领学生参与实践问题方案设计,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师资力量

金融科技学科带头人龚六堂教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曾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基金。

本专业师资阵容强大、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全部具有国际或国内一流大学博士学位,拥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或科研经历人员比例为63%,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3人。教师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Accounting & Finance》、《Economic Modelling》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人,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1人。


依托金融科技专业教师,建有校级科研机构——数字经济研究院,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副局长、巡视员白津夫担任院长,金融科技专业教授葛红玲担任执行院长,并聘请一批中央部委、业界领军专家担任研究院顾问或专家委员会委员,致力打造新型知名高端智库。研究院下设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和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两个应用研究平台,已成功举办“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央行数字货币专题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活动,产生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又有政策高度和实践落地路径的研讨成果, 为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双语)、宏观经济学(双语)、计量经济学(双语)、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专业英语等;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金融科技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货币银行与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公司金融(双语)、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学、保险学固定收益证券、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经济分析与政策分析、金融业转型与监管科技等;

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高等数学综合能力提升、金融计量学、金融随机过程、逻辑学导论现代密码学、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量化投资、金融工程软件与应用、经济法、财富管理等。

实践教学

金融科技实验班打造“实践教学+科研竞赛+实习实训”的三级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托金融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优势专业的成熟实验平台开展,集中在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和北京市级多维度全过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平台,内设开放型讨论活动室以及综合类软件实验室;科研竞赛环节主要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和有影响力的业界专家,通过行业前沿讲座,组织科研竞赛和学术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融合活动;实习实训环节,主要依托金融工程专业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与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签订了20家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同时为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学生职业、学业发展前景良好。毕业生大部分就职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平均每年有15%的毕业生考入或保送至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14%的毕业生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约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深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移动互联为引领的新的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金融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形式和竞争格局,导致金融学科的边界、研究范式不断被打破和被重构,各界对适应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迫切。金融科技实验班重视学生多元技能,关注学生的考研、出国和就业需求,毕业生能够获得较多的继续深造机会,重点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知名高校输送优秀生源,也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工商企业以及金融服务单位,从事银行科技、保险科技、监管科技、智能投顾、程序化交易、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金融科技(实验班)介绍